close
渝北區麻柳鄉糧站(顏正華 攝)

顏正華拉開吱吱響的木門,沿鐵梯翻下,圍繞建築走圈找點。主動與路過的居民打招呼,詢問老糧倉每一絲線索。這幹勁,從2009年他拍下第一張老糧倉照片開始,就沒停下來。他總結說,重慶的老糧倉建築多為四種形態。一種為50年代按蘇聯的建築方式建造的,以長排式連屋為主,主要方便搬運。另一種為桶式圓倉,典型的中國式外形的傳統倉,在傢鄉人眼裡,米桶是一種豐收、祥瑞的象征。

他,9年行萬裡路,拍攝300個被遺忘的重慶老糧倉

顏正華掌握瞭這些信息——約7000年前,浙江餘姚河姆渡原始遺址已有可考證的稻谷和“糧倉”出現;戰國時期,魯國在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實行“初稅畝”,征收來的糧食存放在“國傢糧倉”中;糧食成為各朝各代最高領袖考慮的首要工作,糧倉成為最重要的守衛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絕非一般軍事術語;上世紀50年代,國傢開始按行政區劃,建設大量“蘇式平倉”糧倉,催生瞭遍佈城鄉的糧站、糧點……

老糧倉就像一部時光機,帶他回味兒時的“樂趣”。當時他換小人書的地方,就在現在的嘉陵江大橋北橋頭的樹蔭下。

“攝影離不開思路,鏡頭離不開人文,角度離不開歷史。”有關糧倉的拍攝經歷,讓顏正華對攝影產生嶄新的情感和追求。

他帶我們去渝北興隆鎮、木耳鎮踩點。在永慶和石鞋,我們發現瞭兩處完整的老糧倉。

熱愛攝影20年,最近9年,他似乎進入另一種瘋狂。他不斷拍攝,不斷行走,不斷尋覓,周末、節假日幾乎被填滿。



意猶未盡,午後,在渝北區悅來街道,顏正華又為我們推開瞭一傢麻油廠的大門。沿石梯向上,登高80餘步。兩棟桶式圓倉,藏在麻油廠後門的半山。


1圖 37歲男子長期熬夜加班罹患胃癌 朋友圈發遺願清單寫滿愛的祝福 08-02 20:53

重慶那麼多豐富的拍攝資源,為什麼選擇這一題材?

顏正華給相機上底片

今年,顏正華理出瞭一個被遺忘的糧倉名單。被他影像記錄的重慶老糧倉,已達300個。重慶所有區縣,近200餘個鄉鎮,他全去過。

在計劃經濟的年代,“糧、油、棉、肉”,關系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或者說關系到每一個人的生存。那時幾乎買任何東西,售貨員問的第一句話就是:拿票來。

顏正華和他的攝影作品

“從我個人而言,這些影像就像我的秘密花園。但對於這座城市而言,這些影像所填充的,正是重慶文化,特別是重慶糧倉文化的空白。”顏正華認為,一個攝影人,有責任做這件事。

守在原地的人

期間,他還收集瞭川渝不同年代、不同版式、不同糧種的居民糧票、居民供應票、食堂搭夥券、糧食換貨券等數萬張。甚至部分糧站標牌、標示等實物他也作為珍寶收藏。



“原始的、儲存條件差的老糧倉,雖然被現代化高科技的糧食儲備基地取代。但它們卻隱藏著寶貴的歷史檔案。”顏正華說,這些年,他查閱瞭大量歷史檔案和地方志,走訪瞭各級糧食系統,制定瞭完整的拍攝計劃。

大型車行車紀錄器安裝



田野調查大貨車行車紀錄器安裝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首席記者 李瑯 文 記者 任君圖、視頻

“守在原地的人,也是重慶老糧倉歷史不可抹去的一部分。”讓顏正華不能忘記的,大足區拾萬鎮協和村77歲的老村長鄧宗宣。當年他交公糧到這個糧站,如今他還住在這個地方,不忍離去。老村長拉著他的手,說起往事滿眼熱淚。

城口縣雞鳴鄉糧站(顏正華 攝)

城口縣咸宜鄉糧站(顏正華 攝)

銅梁區平灘人民糧庫(顏正華 攝)

畫面裡的人,有的包湯圓,有的端飯碗,有的抱小孩,有的戴袖籠,有的綁圍裙,有的牽看傢狗……或許,這些合影,將成為老糧倉被拆之前,唯一的影像資料。

顏正華用取景器選取拍攝角度

巴南區長坪鄉糧站(顏正華 攝)

搜集信息過程中,他意識到:隨著我國糧食系統改革,原有糧食收購、儲存機構隨之“關、停、並、轉”。老糧倉不應該因“廢棄”而被遺忘。

南岸區廣陽糧庫(顏正華 攝)

酉陽縣後興糧點(顏正華 攝)

透過生銹的鐵門朝裡望,有些荒涼。尤其殘破的土石墻和掉落的木窗,盡顯滄桑。不過,老糧倉的建築佈局依然可辨,儲存區、過秤區、辦公室、宿舍都在。遺憾的是,因年久失修,它們在逐漸面臨荒廢。

行走中的顏正華,發現瞭幾十年前的糧倉老黑板,發現瞭不少糧站至今不通車,還見證瞭不少老糧倉變成農民發傢致富的工廠、養殖場、廢品收購站等。

顏正華感慨,那個時期,買衣服要佈票,也不流行點外賣,糧票不夠肯定是要餓肚子的。在他兒時的記憶裡,買小人書沒錢,是可以用糧票跟小販換的。一斤細糧糧票可以換兩本的話,一斤粗糧糧票就隻能換到一本瞭。

在城口縣咸宜鄉糧站,他見到瞭土傢族風雨走廊建築特點與蘇式糧倉建築特點結合的糧倉。

秀山縣土司衙門糧庫(顏正華 攝)

顏正華把這個拍攝計劃,視作一次搶救性拍攝行動,並取名“重慶老糧倉保護項目”。

顏正大車專用四錄行車紀錄器安裝華對每一個老糧倉的記錄是全方位的,采訪、錄音、航拍、視頻都在拍攝流程內。他采用瞭一種人類學田野調查法,又叫實地調查或現場研究。也就是說,他不但要記錄老糧倉的信息,還要記錄當地民俗、生態、地理、語言等信息。

顏正華考察糧倉

在城口雞鳴寺,這個建於漢朝、歷經滄桑的廟宇,在抗戰時期數次遭轟炸,上世紀50年代初,寺院也一度改為糧站,而今得到保護修復,成為當地旅遊名勝古跡。

上周末,我們見到瞭他。顏正華,重慶市攝影傢協會副主席、國傢一級攝影師。54歲的他,背著大畫幅相機,烈日下一臉亢奮。

顏正華用數碼相機拍攝糧倉

在銅梁區平灘鎮,曾經的“張傢大院”,一座龐大的老宅,後來成為“人民倉庫”的老糧倉,而今是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這裡的石墻、石門、院落得到瞭妥善的保護……

比如從酉陽縣城出發,崇山峻嶺,道路險峻,駕車3個多小時,來到後興村糧倉,那裡保留著上世紀50年代的原始木板倉。

江津區碑槽糧站(顏正華 攝)

一次搶救性拍攝

“人一輩子,能沉下來做好一件事,就不錯瞭。”顏正華把拍攝重慶老糧倉的事,當成他最想做好的事。

顏正華尋找重慶老糧倉的路,已走上萬裡。每到一處老糧倉,當地老百姓的熱情超出他的想象。

“一個人精力有限,對於攝影傢來說,考驗的是選定什麼樣的主題,進行什麼樣的系統性拍攝,最好能為時代和社會,留下一本具有文獻價值的東西。”顏正華說。

每次拍攝老糧倉,顏正華會讓以前的老糧工以及附近的村民,與老糧倉一起合影。鏡頭裡總是充滿溫情和不言而喻的鄉愁。

永川區朱沱鎮中心路糧庫(顏正華 攝)

截至目前,他累計行走上萬裡,共收獲300餘張4x5膠片;1000餘G數碼照片、錄像和航拍資料;300餘人次的文字、視頻素材。

顏正華認為,古今中外,糧食的故事,都是國傢的大事,都是老百姓的大事。

鄧宗宣3個孩子進瞭城,如今有條件去城裡享受四世同堂的晚年,但依然選擇堅守。“我青年時期血氣方剛,搬糧運糧,忙得不亦樂乎。這裡養育瞭我,這是我的傢,我的根。”說這話時,老人站得直直的,對著錄像機說得特別認真。顏正華的眼圈瞬間濕潤瞭,他說,這種情形早已發生多次。

顏正華和他的攝影作品

如今,在位於渝中區的重慶美術公司美術館,顏正華精心篩選的8幅老糧倉影像,就掛在墻上。這些作品采用收藏級紙張,不賣,隻供欣賞和研究所用。

“新一輪的補充拍攝又要開始瞭。”顏正華說。

實際上,鏡頭之外的他,已成為重慶老糧倉歷史資料中,特別的一筆。

一切還在繼續,步履不停,他的目的隻有一個:記錄被遺忘的重慶老糧倉。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系。


3圖 幫幫他!內蒙古18歲小夥以專業第一被錄取,卻因父親重病欲放棄大學 08-02 21:22



顏正華時常載著滿車的攝影器材,駕車深入重慶高山、偏遠地區。清晨下霧的時候,一路心慌忐忑。傍晚返程時,幾小時山村公路,隻見農舍不見人煙。但在這種拍攝條件下,他拍下瞭不少珍貴的糧倉影像。




3圖 房屋中介突然搬傢,業務無人負責,租客委屈房東不敢收回房子 08-02 22:11




1圖 氣象臺發佈強對流天氣警報 2小時內多區縣將迎雷電大風強降雨 08-02 21:59


5圖 球迷拉橫幅表示抗議,贊助商發微博表達不滿 重慶斯威調整箭在弦上 08-02 21:55

他的秘密花園


1圖 “幼升小銜接班”成暑假爆款,主要教語文數學,每小時收費100~200元 08-02 21:17




商務部就美擬提高對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產品征稅稅率發表談話 08-02 19:46

期間,得到重慶各級糧食部門、鄉鎮財政所稅務所、區縣攝協和朋友們的大力支持,獲得瞭大量有效信息。他的拍攝想法,得到瞭人們情感上的共鳴。


重慶發行今年第三批政府債券174.7億元,3年期利率3.43% 08-02 16:10


arrow
arrow

    thayshoocdj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